最近看到一篇热门贴,提到一些浙江及温州的工厂卖家,将原本旺季能卖到300美金左右的汽配,直接腰斩到49美金售卖;
卖到这样的超低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卖家是来做慈善的。
有卖家表示,原本亚马逊行内共识是按照利润率20%-30%去定价,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工厂卖家们以平进平出,甚至想亏一点薄利多销的方式,一下就把价格打低30%-50%;
这种想走捷径低价换订单,短期出单上升快一点的方式不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事,维护不好链接,生命周期会快速缩短,但却让整个类目被迫陪着打内卷价格战。
首先说明,我不是亚马逊卖家,我们是做数据化品牌出海的咨询公司。
我们深挖了亚马逊内卷的背后,我们利用自研的大数据系统DataEvil进行全域数据抓取,将Amazon所有类目前30的商品数据都抓了一遍。
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大数据告诉我:封号潮不是意外,内卷绝不可能停下
01.封号潮不是意外,内卷绝不可能停下
经过我们研发的DataEvil大数据系统发现:
1. Amazon所有类目数量为35,723个。
2. 2022年2月,Amazon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金的亚马逊卖家数量为60,000个。
这两个数据量级非常接近,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这说明Amazon的所有listing中,有流量、足以支持百万美金年销售额的坑位只有6万个。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个类目只足以支撑2个坑位年销过百万美金。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3. 从2018年起,每年就有约100万新增卖家。但2018年Amazon销售额过百万美金的卖家为仅2.4万。
4. 2021年Amazon在全球拥有970万卖家,其中2021年的新增卖家数量140万。但是相比2020年,年销售过百万的卖家仅增加了4000家。
这个数据可怕吗?非常可怕!
这说明百万年销的坑位只有6万这么多了,日趋饱和。
不断增长的卖家,和本来就那么大的市场,出现超级内卷的情形也就不足为奇了。
早来早吃肉,晚来就只能喝汤,更晚的连汤都喝不上,Amazon的竞争现在已经到了白热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封号潮了,亚马逊要大肆清洗中国卖家,要把所有劣迹卖家(比如刷单)都要清洗下去。
因为坑位有限,总要为新的、有能力的卖家腾地方。
02.亚马逊为什么会越来越卷?
大家要想清楚的是:为什么会内卷?内卷最后卷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低价值。
换到亚马逊这个行业,其实就是低价值的大路货。
产品,营销,功能,设计,任何一个维度可以竞争,为什么卖家们偏偏只在价格上竞争?
说到底,Amazon是一个售卖listing的平台。
每一个产品,官方推荐的优质listing也就那么几个,用户能看到的listing也就那么几个。
所以,如果Amazon的产品品类不大幅度的增加,就不会有太多的新listing坑位产生。那么新的卖家入局,想要分到一杯羹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说白了,Amazon上的卖家,卖的是单品,不是店铺,更不是品牌。
Amazon的算法就是: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的购物喜好是什么,平台推荐的就是最符合Amazon优质标准、最佳性价比的产品。对于所有的客户都一样。
02.不想再卷了,新的突破在哪里?
接下来最大的新突破和红利,毫无疑问,都在品牌出海,或者更直白点说,是打造真正国际化的品牌。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注册了一个美国商标起了一个名字,在亚马逊有一个BS,就是有了自己的品牌。
大错特错!
用户在亚马逊购物,认的只有一个品牌,就是Amzon。至于实际卖家是谁,Who cares!
很多人都误以为商标就是品牌,产品就是品牌,许多卖家都以产品为驱动力切入市场,以产品塑造品牌。
品牌是什么呢?
品牌是能站在客户中间、和客户交流,客户愿意为你发声。你的品牌具有足够强劲的品牌势能,真正能实现价值沉淀、构建企业壁垒。
那跨境品牌机会是什么?是以用户定位为导向的品牌塑造。通俗一点说就是用户在哪,就去哪营销。做精准用户营销,指哪打哪。
一张图让你看懂品牌架构:
如上图所示,品牌架构分为三个部分:目标市场、品牌定位、构建连接。
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完全用数据化的方式去构建。
其中,目标市场和品牌定位是最高优先级,对于整个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你如何定义你的目标客户,以及如何解决客户的需求。
对于跨境卖家来讲,品牌是帮助卖家跳出低价爆品的卖货循环,杀入全新蓝海市场,积累长期价值的绝佳方式。
现在绝大部分的国内跨境卖家(95%以上)都还没有品牌意识,没有能力做一个具有国际化世界的全球品牌的时候,那么了解海外文化、明晰海外市场的商家,将成为少数派,吃到品牌化的最大红利。
我们现在的机会,就是趁着大家还在低价制胜的中低端市场厮杀的时候,跳出产品逻辑,杀入品牌蓝海。
作为亚马逊的卖家,你是不是该考虑布局品牌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