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播报
【应用出海】
推出499美金一个月的天价订阅,
Tinder 近日正式推出 499 美金/月的高级订阅服务 Tinder Select。
根据 Tinder 自己的说法,所有用户都可以申请 Tinder Select,但想花钱,也不一定能花出去。笔者尝试去网站申请时就被告知,Tinder Select 目前不接受自主申请,Tinder 产品总监在对话中也表示 Tinder Select 仅会向不到 1% 的用户开放。未来就算开放自主申请,审核也会非常严格。
499 美金的天价订阅,Tinder Select 给到的订阅权益包括专属徽章、抢先体验新功能等一般权益,比较核心的权益有两个,一是系统会为订阅用户优先推荐 Tinder 上的“顶级优质用户”,而且订阅者的个人资料也会在对方那里优先显示,有点类似“王者匹配王者”;二是每周有两次机会直接向心仪的用户发送消息,而不用先达成互选,算是一种“开后门”的特权。
怎么说呢,对属于常规心态交友的我们来说,确实可能不太能理解这种权益的价值。但对于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找到“优质对象”、并直接获得对话机会的用户来说,可能会心动吧....反正我们没有 get 到。
而不论是 Tinder Select 的推出,还是其他一些从业者的观点来看,如果以 Tinder 推出为起点,已经十二岁的 Dating App 们在匹配效率这一块还是有功课要做。以全球最大的严肃约会交友平台 Hinge CEO 近期的话来说,大家对交友软件产生了疲劳,主要是因为选择过多,导致了一侧决策疲劳,另一侧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Hinge 数据显示,Hinge 上排名前 1% 的男性获得了平台 16% 的喜欢,而排名后 50% 的男性仅获得了 4.3% 的喜欢。
而 Tinder 这一次推出 499 美金/月的订阅方案,最直接的是解决了无法得到足够回复的人的难题,说实话有了这个徽章,怎么也要多看他一眼,别说他还能直接发信息给到意向用户....可以想见,对应的,这也能同时给到对方一个决策依据,毕竟这个徽章就意味着实力雄厚.....
对应难题提出解决方案,Tinder 经验老道,确实没什么问题,但再看下整体的用户结构,能够一个月掏出 499 美金订阅费的用户想必不多,也就是少数人抢夺更多机会,部分人的问题解决,而整个生态的问题则会更加严重...
而 Tinder 的解题思路,则可能是基于公司近来的财务数据变化。
“做短剧,我可能不会选欧美,我会去韩国。”
几个月之前和一位从业者朋友交流,他对韩国短剧颇为看好的态度起初让我非常意外。印象中,韩国的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尚且比不上临近的日本,加上韩国影视的供给能力不弱,是少数能够输出全球的国家之一,短剧拍出来会有韩国人买单吗?
也许是看出我的疑虑,这位从业者告诉我,重点不是韩国人看不看短剧,他看重的是韩剧的输出能力。在他的设想中,韩国短剧将依托本地成熟的影视工业化体系完成制作,而除了供应本地市场,也将放到全球市场去做回收。
这位朋友大概也不是第一位有此想法的从业者,因为在我们交流完不久,我就看到了九州在韩国开拍韩版《保洁员竟是女总裁》的消息。看来不仅有厂商看好韩国短剧的发展,并且已经默默开始了行动。
当我们说起海外短剧,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应该还是各种金发碧眼的欧美面孔,做其余的非英语短剧多少显得有些小众。一方面是由于欧美是这一阶段短剧出海的焦点市场,市场规模最大,足够本土化的短剧更有机会突破并实现回收;另一方面则是欧美短剧的覆盖市场更为广泛,一位从业者曾这样说,“欧美短剧拿到东南亚市场上还会有用户感兴趣,但是东南亚短剧拿到欧美就基本没人看了”,这是基于打造全球化作品的考量。单就后一点,如果从过往影视作品的经验来判断,韩国短剧似乎同样有机会。
不久前流媒体巨头 Netflix 公布 2023 年上半年观看时长排行数据,韩剧《黑暗荣耀》位列第三,这也是排名最高的非英语剧集;而同期公布的非英语电视剧热度榜 Top1,则被另一部在 2021 年就已经上线的韩剧《鱿鱼游戏》包揽。头部韩剧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影响力不容小觑,不过具体到不同地区情况会有些许差异。
根据韩国官方发布的《2023 年海外韩流现况调查》,对韩国影视熟悉度和品牌认可度较高的国家,遍及亚洲和中东,像印尼和埃及都是人口过亿的市场。考虑到用户的付费能力,想象空间比较大的又是以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中东国家,对于韩剧单用户支出额很高,应该也是韩国短剧有机会做高内购收入的地区。
值得关注的还有以巴西和墨西哥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虽然调查显示当地用户对于韩剧的熟悉度没有特别高,但是韩剧在当地的品牌力指数处于较高水平,代表他们更有意愿观赏韩国的影视作品,而其背后的用户基数也有几亿。从亚洲、中东再到南美,这些国家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对于韩国影视都显示出了一定的好感度。如果能借由韩国短剧辐射以上市场,也是一条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思路。
北京厂商改造“古早”品类,
在 2D 地图上驾驶太空战机,控制战机的前后左右移动,发射子弹击毁屏幕上方源源不断冲下来的敌人…相信许多人都玩过操作简单刺激的清版射击游戏(STG)。如果从 1978 年的「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算起,STG 游戏现在已经有长达 46 年的历史,在电子游戏里是绝对的“古早品类”。
不过,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不断发展,玩法画面都比较简单的 STG 在主机端吸引力已经明显不如 RPG 和 ACT(动作类游戏)等头部品类,而在移动市场也很少有产品能真正跑出成绩。最近几年海外市场的头部产品几乎清一色都是 ONESOFT 等越南厂商仿照经典 STG「小蜜蜂(Galaxian)」开发的仿品。虽然最头部的产品也能做到百万美元内购月流水,但确实想象空间有限。
而在最近的美国 iOS 畅销榜上,一款由北京乐否互动以 Joyfort 账号发行的 STG 产品「Wing Fighter」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游戏在今年 1 月 2 日首次上榜,排名第 180 位,目前月流水 205 万美元上下,接近 1500 万人民币,已经跻身品类 Top 1,和同类竞品也已经拉开了一定差距。
「Wing Fighter」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能让它在 2 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登上品类榜首?笔者在体验后发现,相比主打复刻经典街机的这些竞品,「Wing Fighter」首先用 3D 建模做了视觉升级,此外就是引入了 Roguelike 元素。
说实话,之前 Habby 带火了 Roguelike 玩法,很多厂商也都在做各种融合尝试,STG 本来作为一种有广泛用户基础的纵向卷轴游戏,确实很适合 Roguelike 改造,「Wing Fighter」也基于玩法在商业化上做了合理设计拉动了流水。
首个“完蛋like”产品发布遇冷,
“游戏+短剧”叙事面临市场考验?
影视互动赛道现象级作品《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以下简称《完蛋》)发售距今已经两个多月了,产品曾经掀起的热潮也已冷却。冬促 15% 的历史低价并未给产品销量带来明显提振,销售额新增几近停滞。
考虑到先前疯狂的全网热议,《完蛋》应该已经把能洗的用户全洗过一遍了。
根据评论数,我们预估该产品的销量在 120 万-150 万份,营收 1000 万美金左右。——这就是《完蛋》给恋爱主题互动产品定下的天花板,也是这一品类市场容量的上限。
在 12 月 28 日公布的 Steam 年度最佳系列榜单中,《完蛋》同时入围“新品”和“最热玩”两大榜单,并分别获得白银(25-50 名)和青铜(51-100 名)评级,在一众大作中显得格外惹眼。
“新品”榜单,评级依据为毛收入:
“最热玩”榜单,评级依据为 CCU 峰值:
由于恋爱向互动游戏具有门槛低、周期短、适合投机的特性,一些嗅觉灵敏的团队在《完蛋》爆火后立刻上马了一大批“完蛋 like”项目。
12 月 29 日,第一款仿品《完蛋!我也能追到美女了!》(后文称《追》)上线 Steam,国区首发定价 6 元人民币,首发折扣 10%,开发方为火花工作室。
截至目前,游戏评论数仍未突破 300,好评率不足 50%。
VGI 数据显示,目前游戏预估销量不足 1 万份,期望营收仅为约 6000 美元(不计退款),不及《完蛋》同期营收的 1%。
玩家活跃度方面,游戏 24 小时 CCU 已经跌破 200 人,且仍在缓慢下降。
对比《完蛋》先前优异的数据表现,《追》在首发售价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实现薄利多销的预期,反而落得个“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下场。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从产品、发行两方面,对这款产品进行一次全面解剖。
笔者在购入《追》后仅用 30 分钟就完成了首次通关,然后又通过穷举选项的方式在 1 小时内体验了其他 3 个结局。
游戏目前仅开放了一个女主(以安),剧情分支也极为有限,所以理论上讲,玩家完全体验游戏内容所需的时间大概率低于 Steam 平台 2 小时的退款线。
制作方显然清楚游戏内容的严重不足,所以在发售时把售价压低到了极限,以期进行对冲。不过结合目前评论区大量低于 1 小时游玩时间的差评来看,《追》的退款率不会太低,制作方的实际收入应该相当不乐观。
在产品的具体落地方面,《追》最大的硬伤除了游戏流程过短之外,就是台本的结构和质量严重不过关。
如果有这么一款新品,由国内大厂开发,它投入了 300 人团队、接近 10 亿的资源;在一年前首曝时,它在海外的热度压过了同时参展的一众 3A 大作,PV 在油管一天就破了百万播放量。
这是不是一个惹人关注的项目?这是不是国内继「黑神话:悟空」之后又一个大火的产品?
不过,这是网易的「七日世界」——如果不是这次收到了线下试玩的邀请,我甚至对这个项目没什么印象。事实上,这个在国内“低调”的游戏,已经在海外做了多轮测试,收获了一众粉丝,并且在去年 5 月拿到了国内版号。
兜兜转转,在海外杀了一圈之后,「七日世界」如今终于要杀回国内。
所以网易投入如此多人力物力的「七日世界」,究竟是什么产品?借着这次线下试玩的机会,和研发团队聊了聊,我才发现我们可能都低估了这款产品。
「七日世界」,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怪诞。
游戏的关键词不难捕捉:克苏鲁、新怪谈、都市传说。关键词直指怪诞的核心:压抑、不可名状。它们揭示了「七日世界」最底层的体验逻辑:玩家需要与超自然的未知作对抗。
也因此,「七日世界」的怪物,总有种超现实主义的质感——长着腿的公交车;几何空间的天使;以及从天空中垂下的巨大手臂……游戏的场景也如此——诡异的巨型建筑;一瞬转为黑白色的儿童乐园;破碎、漂浮上天的小镇……
为了容纳、对抗超自然的怪诞,「七日世界」的玩法也有了答案:开放世界生存类游戏。
等等……又是怪诞,又是开放世界,这些不都是海外用户早见怪不怪的东西吗?单说这几年,类似的爆款太多,只说克苏鲁、新怪谈题材也有一堆小品级游戏,玩家玩都玩腻了。
但事实上呢?这帮久经沙场的海外玩家们,还是栽在了「七日世界」的怪诞艺术上:
游戏 Steam 的愿望单就是直观体现。如今「七日世界」尚未开测,就拿到了全球最热心愿单的第 20 位,在它之上的国产游戏,只有「黑神话:悟空」。
甚至游戏还没正式发售,参与「七日世界」板块讨论的用户数量已经超 32 万人。这个数据仅次于已上线的「原神」「崩坏:星穹铁道」「永劫无间」三个国产游戏,在未上线的国产产品中排名第一。
无招还“有招”,做出日本
12 月份,Sensor Tower 发布了《2023 年全球电商应用增长新势力洞察》报告,统计了 2023 年 1 月至 11 月全球各大市场电商应用增长表现。
Temu、SHEIN 和 AliExpress 无疑是 2023 年风头最盛的出海电商 App。这 3 款 App 在多个市场的下载榜和下载增长榜上都占据身位,也有一些 App 在部分市场表现不俗,例如 Trendyol 在中东,TikTok Shop Seller Center 在东南亚。而最眼生的出海平台是 7sGood,在日本市场拿下下载量增长榜第二位。
7sGood 的开发者账户是 HHO Limited,这是前阿里副总裁、钉钉 CEO 无招(陈航)在 2021 年的创业公司。
2020 年,阿里将钉钉与阿里云全面融合,钉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无招作为原钉钉一把手也调任集团,另有任用。这也促成了无招出走创业。
2021 年 7 月,无招与原钉钉 CMO、CTO 等老同事共同创立了 HHO,希望通过在钉钉积累的数字化能力,实现各行业产品和业务的数字化。听上去无招要干的是 toB 的事儿,但落地时无招却先推出了 toC 品牌,为自己的理念打样。
2021 年 9 月,HHO 首先推出会发光的耳机品牌 HHOGene,用户可以通过定制外壳和 App 控制灯光让耳机外观个性化。2 个月后的 11 月,HHO 另一个品牌 HHOLove 也紧跟着推出,这是一个智能宠物硬件品牌,已经覆盖的单品有智能猫伴侣机器人、智能猫砂盆、智能喂食器,这些产品也都可以通过 HHOLove 的 App 远程控制。
就当我打算简单地用“软件+硬件”模式去理解 HHO 让产品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的理念时,在 2022 年 3 月,无招推出了他的第三个项目 7sGood,一个电商平台。我的理解还是狭隘了。
只看业务模式,7sGood 的确是 HHO 几个项目中最特殊的存在,所以它是怎么体现 HHO 数字化理念的呢?
在已知 7sGood 只上线日本市场的前提下,与一般的电商平台相比,7sGood 有一个最大的不同—— 基于短视频的购物平台,但并不是做了电商的 TikTok,也是加了短视频的 Amazon。TikTok 是先有短视频生态,再发展电商业务,现有的购物平台做短视频也是多给用户一种发现新品的方式,这与各家成立时间有关。但 7sGood 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让用户通过刷短视频来购物的平台。
购物前,用户刷短视频发现商品,同时可以查看质检团队对商品的试用短视频,下单后用户还可以查看商品打包短视频。在 7sGood 上,短视频在售前做发现和促进购买决策,在售后,做商品追踪。
2024 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晚上,一些 Lazada 深圳员工发现,办公室的三个楼层,总共 25 个会议室突然全部被 HR 订满,“感觉要有大动作了。” 一位员工猜测。
次日,大批员工被叫进会议室沟通裁员事宜,每个员工 20 分钟左右的谈话时间,除了 “提高组织效率”,他们没听到关于裁员更详细的解释,向 HR 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只得到了同一个答案,“这个问题不在沟通范围内。”
这是 Lazada 自 2016 年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首次裁员。大批员工将在接下来两周内陆续离开。其中既有大量基层员工,也有 P8、P9、业绩 3.75 的员工。他们将拿到不低于 N+2 的裁员补偿、一个半月的年终奖补偿,他们遍布深圳、北京、广州、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办公地,在公司总计约 1 万的员工里,占比近 20%。
此次裁员是 Lazada 2023 年 12 月中旬组织架构调整的后续。半个多月前,为了让业务决策更集中、也更高效,Lazada 东南亚六国的用户产品和商家策略团队集中到总部,地方的风控、平台治理、法务等中后台支持部门也被裁撤,未来将主要由总部的中后台支持地方。
Lazada 越南市场的 CEO Kaya Qin(花名:琴箫)调任马来西亚出任 CEO,印尼 COO Victor(花名:才霄)调往越南任 CEO。
阿里巴巴在 2016 年花 10 亿美元控股了当时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 Lazada,此后 7 年累计注资超过 74 亿美元,仅 2023 年一年就输血 18 亿美元,重视程度不低。7 年内,Lazada 更换了 4 任 CEO,目前它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是 Shopee 的一半,位居第二。
过去 8 年,东南亚得到了最多中国出海创业者的关注、吸走了大量热钱,Shopee、Lazada、TikTok 电商、J&T 等在这片土地上萌芽、壮大,这里竞争充分,电商增速领先全球,但也陷入低价补贴竞争多年。
即使凶猛如 Temu,对进军东南亚也持谨慎态度,进入菲律宾、马来西亚两国后未再大举扩张 —— 相较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东南亚僧多粥少、政策不透明。从 2022 年开始,Shopee、网约车和送餐服务公司 Grab 都先后裁员。
下一轮更猛的电商补贴大战也许短时间不会到来,仍留在牌桌上的参战者们暂时有了喘息空间,他们终于有时间对内梳理业务、组织,止血减亏、克制前进。
在早期的市场红利下,一批中国企业率先出海试水,通过亚马逊、沃尔玛、独立站等平台,将中国智造输送至海外市场。
如在外贸重地宁波,一批跨境企业背靠华东家居产业带,打造了知名家居品牌,并将品牌影响力辐射至全球。在本期文章中,我们要介绍的 Costway 就是来自宁波豪雅集团的出海品牌。
作为最早一批入局跨境电商的企业,Costway 是如何成为中国 50 强全球化品牌?当市场红利期褪去,家居出海品牌如何在激烈的海外市场中生存?
豪雅集团成立于 1998 年,目前在国内有多个办事处,并在海外 10 余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全球员工超 1600 人,其中海外员工近 400 人。其业务市场覆盖北美、西欧、澳洲、日本等数十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品牌销售占比超过 95%。
2011 年,豪雅推出了 Costway 品牌,该品牌涵盖家具、户外用品、电器、玩具等数十种产品类别,SKU 超 1 万个。
回顾 Costway 的出海历程,实际上也是早期众多跨境企业征战海外的缩影。
在成立初期,豪雅以国内 B2B 模式为主,也经历过“贴牌代工”时期,2010 年前后,随着跨境电商模式在国内的兴起,它入驻了亚马逊、eBay 等跨境平台,逐步开启全球化布局,成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跨境卖家。
2012 年,豪雅开始在海外布局海外仓,并依托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物流标准化管理。
2016 年,豪雅荣获 eBay 大中华区最佳海外仓销售大奖,并获得 Walmart 全球线上销售额第二名。这一年,豪雅整体销售额突破 4 亿美金。
2020 年,豪雅海外仓总面积达到 40 万平方米,海外销售额突破 10 亿美金。在亚马逊平台上,户外、家具、婴童等垂直品类销量排名前十。
2023 年,豪雅旗下家居品牌 Costway 上榜凯度《2023 中国全球化品牌 50 强》。
经过多年的海外运营,至今,豪雅依然保持着多个电商平台头部卖家的稳定成绩,这背后也少不了其自身实力与“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