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对于最近的日元贬值都有所耳闻。自4月起,日元对美元汇率持续下降,一度跌至160:1,创下1990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不少网友都在持续关注日元汇率走势,对于外贸从业者来说,日元暴跌,在影响产品出口的同时,或许也带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新风口?
(图源:新浪财经)
日元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暴跌的情况了。在2022年4月,日元疯狂贬值就曾引起广泛关注。2022年3月,日元对美元汇率为115:1,而到了同年4月底,仅一个月时间,汇率就暴跌到了129:1,创造了2002年至2022年以来的最低值。
而今年4月26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维持现行货币政策不变,将政策利率目标维持在0到0.1%之间,但在声明中删除了购买与之前相同数量的债券措辞。决议公布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应声跌破156:1,刷新自1990年5月以来的低位。
(图源:英为财情)
4月29日上午,海外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60.24日元兑换1美元;当天下午,日元对美元汇率回升至154.10日元兑换1美元。市场猜测,日元汇率短暂回升可能是日本政府出手干预的结果。
2022年日元对美元汇率的129:1就已引起不小的关注,更何况是今年的160:1,不少网友纷纷表示:
“ok,日元跌了,我现在就要去日本旅游!”
“别拦我,我要去日本薅羊毛!”
“天杀的,我要是这个月再去买包可以省下6000块!”
“那我投的日企股票怎么办?要抛了吗?”
回顾2022年至今,日元已经经历了三轮大幅度贬值。
第一轮是从2022年2月至11月,从115贬值到148;
第二轮是从2023年1月至11月,从128贬值到150;
第三轮则是2024年至今,从140贬值到160。
日元大幅度贬值,不仅加剧了日本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对中国跨境卖家在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根据日本商工会议所调查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以来,已有连续20个月出现因日元贬值而倒闭的企业。
日元贬值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将倒退的时间线拉长,自2011年10月,日元兑美元汇率达到战后最高值的75.32日元以来,日元汇率就在过去12年里呈阶梯式下跌,至今已经贬值超过一倍以上,是外部因素和日本内部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美国经济严重下滑,失业率骤增,创下二战后最高水平。基于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在2020年3月,推出“零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即将联邦基金利率下限连续两次大幅下调,由1.5%降至零,并宣布无限量购买国债和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2021年3月起,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逐渐得到缓解,美国通货膨胀率开始持续上升,而在接下来的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带动全球能源、粮食价格高涨,通货膨胀已经变成了美国头号经济问题。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2022年3月起,美联储开始持续加息,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外溢效应【1】,多种非美货币大幅贬值,多国央行被迫加息。但是!由于日本国内通缩形势严峻,日本央行不得不坚持低利率政策,将政策利率目标维持在0到0.1%之间。这也导致了日元在2022年的第一轮大幅度贬值。
因此,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和美国货币政策差异造成的巨大息差。
【1】外溢效应:指一国制定的宏观政策不仅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渠道、贸易渠道、大宗商品价格和信息渠道等对本国国内目标经济变量发挥作用,而且会影响到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日本对能源、食品、原材料等重要资源严重依赖进口,日元贬值虽然有利于出口,但同时增加了进口成本,导致日本连续3年出现贸易逆差。这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日元贬值。
可能大家也发现了,我们经常会听到去美国投资、去英国投资,但几乎没有去日本投资的声音。这也是基于日本政府政策以及保守主义的影响,再加上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难以吸引数额庞大的海外投资收益回流,这些因素都让日元贬值趋势难以避免。(二战后,日本仅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对于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发展设立了重重限制)
①日元贬值会极大影响到我国商品出口。对于做日本站点的跨境卖家来说,日元贬值会提升日本本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中国卖家可能需要通过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或其他附属价值来推动产品销售。
②日本站卖家企业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在日本站点销售产品的卖家,都是通过日元结算,那么基于日元贬值的情况,卖家可能不得不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维持利润。
③可能会影响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日元大幅贬值,因此日本产品相较于之前价格更低,如果是有需要从日本进口原材料的卖家,那么日元汇率的这波走势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卖家运营成本,提升利润;对于其他跨境卖家,可以考虑和日本本土产品打包销售,例如买A送B,或者购买日本的原材料进行产品加工,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
日元的持续贬值还将持续多久?现在还尚未可知。不过基于目前的形式来看,美联储降息时间不太确定,日美息差较大、日本国内经济消费低迷,这都会抑制日元升值。
建议卖家们时刻保持风险意识,积极调整产品销售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