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告投放者和优化师,不仅要掌握广告投放和优化策略,还需要深入了解广告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就像地基,地基稳固后,再怎么建高楼大厦都不用担心倒塌。
理解底层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减少决策中的错误,洞见复杂世界中的真相,并找到正确的方向。今天我们来详细探讨不同广告类型的抓取逻辑与归因周期。
不同广告类型的抓取逻辑
1. 自动广告
自动广告的抓取逻辑基于产品listing的内容与系统推送流量匹配进行广告展示。
例如,如果我们投放的产品是房车灯,选择自动广告投放,此时系统会以房车灯为核心,向相关产品进行广告展示,广告可能会出现在房车吸顶灯、房车车前大灯、房车露营灯等相关产品的搜索结果页面和产品详情页。
自动广告有两种关联状态:
静态关联:在产品刚上架时,系统根据抓取的产品标题、五点描述、产品描述、后台填写的ST中的关键词以及产品所在类目来识别产品。
动态关联:在产生大量客户行为数据后,系统会根据客户的搜索、浏览、加购及购买行为来动态识别产品相关性。
2. 手动广告
手动广告基于我们设置的关键词进行投放,相比自动广告,流量引入更为精准。不同的匹配模式影响流量的精准度,具体如下:
广泛匹配:最大限度地曝光产品,如果客户搜索词包含了所有关键词,就会匹配并激活广告,拼写错误、单复数等都会被抓取到。
词组匹配:投放关键词前后可添加单词,识别单复数、-ing、介词等,但中间不能加实词。
精准匹配:客户搜索词需与投放关键词完全匹配或非常接近,广告系统可识别单复数、-ing、介词等。
3. 定向投放
这种类型允许自主选择想要强关联的ASIN或者类目进行定投,平台根据选择的产品及类目进行相关投放展示。
4. 展示型广告(人群再营销)
与SP、SB广告的被动展示不同,SD广告主动展示,根据选择的回溯类型(Views OR Purchase)及回溯周期,亚马逊根据客户的消费行为主动推送广告,包括站内外。
5. 展示型广告(人群标签)
类似于Facebook的人群定位,亚马逊根据产品类目、使用场景及属性给产品贴标签,客户经常浏览或购买此类产品时会被贴上相同标签,从而看到广告。
6. 关键词广告
手动广告、商品集广告、旗舰店广告、视频广告、自动广告(Loose Match & Close Match)都属于关键词广告,具有匹配模式(广泛、词组、精准)和引入搜索端流量的特点。
7. 详情页广告
包括自动广告(Substitute & Complement)、产品定投、类目定投等,特点是引入结构性流量,与竞品形成关联,建立流量闭环。
广告归因
什么是广告归因?
广告归因指广告转化的产生,其功劳应该归功于哪些渠道。当多条广告影响了顾客,系统会根据一定规则将转化归功于其中一条或多条广告。
互联网广告归因类型
首次触达归因:将转化功劳归于客户首次浏览或点击的广告。
最后触达归因:将转化功劳归于客户末次浏览或点击的广告。
线性归因:将转化功劳平均分配给转化路径上的所有广告互动。
时间衰减:互动越接近转化时间,分配的功劳越多。
首未位置归因:首次和最终广告互动分别分配40%功劳,其余平均分配给其他广告互动。
马尔科夫归因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分配转化功劳,计算每次互动在转化路径中的实际功劳。
沙普利值归因模型:通过分析广告触达的顺序和次数衡量每种广告的贡献。
亚马逊的广告归因逻辑
亚马逊平台客户购物意向度高,转化路径短,点击直接落地到商品详情页,广告目的在于吸引顾客购买,因此选择最后触达归因分析渠道效果数据。
归因计算逻辑:
Click trumps view:点击优先于浏览被记录。
Last touch:转化归功于最后一次有效交互。
亚马逊广告归因周期
不同广告类型的归因周期和计算逻辑如下:
SP广告:7天回溯归因,报告中只有点击被记录,第三方销售收入被记录,只包含点击、曝光和销售相关指标。
SB广告:点击归因,14天窗口期,机制与SP广告相同。
SD广告:14天回溯归因窗口期,与SP及SB一样,属于点击归因。
DSP广告:14天回溯归因窗口期,报告中记录点击和浏览数据,覆盖所有转化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归因周期基于卖家账号。VC账号的SP广告归因周期为14天。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底层逻辑和归因周期,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制定和优化广告策略,提高广告投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