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方密集出台措施促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6916亿元,下降8.4%。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提振消费,重拾经济活力,迫在眉睫。为此,中央近期多次为消费“发声”。
继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后,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再提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工信部最近召开的会议也要求,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
地方亦密集出台措施“促消费”。
广东
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鼓励汽车、家电消费,活跃零售、餐饮等消费。
吉林
出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若干措施。
海南
出台促进消费八条措施推动消费回升。
汽车、家电成本轮“促消费”重点
梳理中央和地方政策发现,汽车成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一大着力点。
《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关于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仅5月31日,中央层面多部门就接连公布利好汽车消费若干措施。
上海、广东、湖北、山东、海南等多省市也“大手笔”鼓励人们购车,措施包括以旧换新、财政补贴、发放消费券等。
汽车以外,家电是这波促消费政策的另一大着力点。
山东6月发放2亿元家电消费券,只为推动家电消费市场加快回暖;深圳在5月至8月期间,对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家用电器,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人累计最高2000元。
消费券、数字人民币,你领到了吗?
为发挥“乘数效应”,消费券成为了多地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四川、陕西、天津等20个省市先后发放总额逾34亿元的消费券。
从发放消费券的省市消费表现看,杠杆撬动作用明显。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截至5月7日,在今年这轮促消费中,广东累计投放涉及金额6.07亿元的政府消费券,撬动消费交易35.81亿元。
5月份以来,为尽快扩内需,多地继续启动消费券发放工作,除了汽车、家电等领域,餐饮零售、文旅体育等领域也是消费券发放重点。
贵州
5月30日启动的“多彩贵州·助商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分10个批次向贵州省内外消费者发放零售文体和餐饮两大类消费券,共计1.4亿元。
湖北
6月发放的首轮电子消费券,包括商场券、超市券、餐饮券三种类型。
江苏无锡
无锡市惠山区则将消费券与买房联动起来,购房人凭5月1日—5月31日期间在惠山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商品房买卖网签备案合同,政府给予每户1—2万元惠民购物消费券。
深圳
通过线上平台陆续向在深市民发放4亿元购物消费券、6000万元餐饮消费券、1000万元文体旅游消费券。
除了广泛使用消费券,在近期多地促消费举措中,数字人民币的“身影”频现。
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在家电、家具、餐饮、商超四大重点领域面向新区群众发放数字人民币满减红包,活动首期统筹5000余万元资金。
海南
数字人民币红包亦在发挥杠杆作用。海南“助商惠民乐享海南”免税购物优惠活动,在约一周的时间里,接近9000人使用数字人民币满减优惠约274万元,直接带动免税购物3236万元。
“虽然发放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等,短时间内能提振消费,但仅靠这些还不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还需要财政、金融政策相配合。同时,保护生产主体和市场主体,增强消费者、企业家和银行家信心,推动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只有全局性地推进,才能真正恢复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