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往前30年靠制造,往前20年是外贸,而过去10年,则属于跨境电商,无数出海企业和品牌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现在,大家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2021年,在中国跨境电商的腹地——深圳,那些被称为“超级大卖家”的企业大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封店、冻结资金等重罚。恰逢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让很多人困惑的是,这是一场正当的处罚,还是另有原因?
2022年,同样在深圳,一个月内两家跨境电商代理机构陆续收到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以下简称USPTO)发出的《理由陈述令》。USPTO要求涉事公司在限定时间内对《理由陈述令》中提及的多项疑问提供给出相应的证据,否则面临制裁。
这些并不是个例,笔者在USPTO官网查询发现,自2012年至今,已有500余家中国代理机构收到USPTO的问询,但最后被判定违规受制裁的寥寥。同时,跨境卖家被起诉商标或专利侵权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毫无疑问,在中美贸易僵局之下,体现在跨境电商行业,对个人或企业的制裁显得尤为瞩目。中国想要真正走向世界,合规则是不得不跨过的门槛。
跨境电商行业爆发式增长
十年500余家中国代理机构被查
过去10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呈爆发式增长。
在海外电子商务研究公司Marketplace Pulse发布的数据中,2016年亚马逊的中国头部卖家占比11%,到2022年5月达到了42%,整体销售额占比居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也是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万亿元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前,整个行业拼的是速度,跨境卖家和代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近两年,由于全球监管和平台政策趋严,来自中国的卖家和企业就显得异常突出,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经查询,在USPTO官网的商标主题栏里有一个Exclusion Orders的子栏。根据对 USPTO 记录的审查,如果商标专员办公室怀疑一方违反了 USPTO 规则或 USPTO 网站使用条款,则可能会发布《理由陈述令》让其说明理由。根据当事方的回应,可能被证清白,也可能被证违规而受到制裁。
该栏中列出了自2012年至今发布的命令信息。仔细查看被调查对象的信息不难发现,2015年之前没有太多中国企业上榜,但从2017年开始慢慢变多,比如出现拼音姓名和深圳地名。
2012-2018年被调查对象信息 来源:USPTO官网
2019-2020年,在530余个被调查对象中,出现了深圳、厦门、东莞、武汉、上海、青岛、杭州、江苏等多个城市和拼音姓名,基本都是中国的代理机构,其中深圳居首,厦门第二。
2019年被调查对象信息 来源:USPTO官网
在2021年被调查的中国企业中,开始出现制裁令。其中最轰动的案例,则是深圳市寰逸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知产公司在美国商标代理业务中至今受到的最严重处罚。该公司因多项违规操作被USPTO制裁,最后导致部分申请中的商标无效(已申请成功的商标,在USPTO官网状态依然存活),卖家被牵连。
回到本质问题,为什么USPTO会对中国企业频繁进行大规模调查?
来自中国的商标申请激增
USPTO出台多项措施应对
《USPTO 2021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中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自中国的商标申请量激增。
2021年,全球商标人向USPTO提出的申请量为732,007件,若计多项指定类别的商标申请,共有943,928件,首次超过90万件,相较去年,申请数量增长27.9%。其中,中国商标申请人占增长的61.5%,而且中国占美国商标申请量的占比从2013财年的2.3% 激增至2021财年的25%,甚至已经成为USPTO受理商标申请的主要来源。
数据来源:USPTO 2021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中国总和数据包含港澳台)
商标申请数量的激增导致了USPTO的商标申请等待时间和该周期中其他处理时间的大幅增加。除了加增人员外,USPTO还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
外国人申请商标需美国律师代为提交(2019年2月15日提出) 强制使用商标电子系统(TEAS)提交商标申请(2020年2月15日提出) 申请费用多次调整(2016年1次,2017年1次,2020年2次) 美国《商标现代化法案》(TMA)正式签署为法律(2020年12月27日签署) -
美国商标行政制裁程序将用来调查不正当商标申请(2022年1月5日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