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发现原本自己的浏览器收藏了不少亚马逊卖家店铺突然都变狗了,想必最近亚马逊又扫了不少账号,还是那句话,且行且珍惜。说再多也无法感同身受,只有事教人,一次就会了。
平时在选品的时候,看到不错的亚马逊店铺我都会收藏起来,然后每天都会扫一眼,观察他们的店铺都有啥变化。这也是这么久以来的习惯,每天都关注一下他们是否上了新品,表现怎么样,广告位在哪里,整个打造节奏是怎么样的。
这也是我一直提醒大家,得给自己在每天的运营工作上养成这么一个习惯,多观察别人的店铺是如何运营的,新品是如何打造的。毕竟我们很多时候,看到很多不错的产品,但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关注于同细分类目的新品,因为他们已经走在你的前面,你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整个打法,包括整个广告的运营思路。
其实,亚马逊打造爆款无非也就是这些知识点,在一个正确的思维逻辑框架内,大道至简,学会不断给自己的运营经验更新迭代,那么自然而然打造起产品,也显得格外轻松省钱。
如同投资新项目一样,如果整个项目讲的天花乱坠,非常复杂,那么势必就不会投资。毕竟,能挣钱的项目在我看来,它就是简单的,如何支起个摊子,开展业务,挣钱,别无其他。
诗和远方,拯救银河系的重任就还是让别人来吧。
王同学之前看到了一个产品,新品,产品的排名冲得很快,售价也挺可观,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个爆款。于是,跟着做这个产品,结果发现自己进去做了这个产品,广告费每天高出了天花板,产品销量还一直冲不上去。
而后面他发现他之前关注的这个产品,排名也逐渐掉下来了,降低产品的售价,产品的排名也还是逐渐在掉。才明白这个产品早期是砸大量广告在冲,现在一降了广告预算,产品排名也就只能够掉下来。
所以,他如果在发现了这个产品之后,有进行关注一段时间,登记这个产品的排名变化,广告位的变化,大概推算下广告的预算,是不是就能够判断这个产品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去做?根据自己的资金投入预算来出发,判断到底能不能做?
我看过很多开发产品,选品失败导致亏损上百万的案例,我总结出了三点:
-
太容易盲目乐观去看待一个细分类目,眼睛只盯着头部那几个卖家,看着他们每天日销千单,售价又很高,利润很高,于是就选择一样的产品进入这个类目打造,谁知道才发现这个社会是非常残酷的,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产品开发还吐槽运营同事,那是你们废材,为什么他们都能够卖的那么好,你们却卖不动,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你们废材。
-
时时刻刻都要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资源情况来选择符合自己的细分类目,才进入这个细分类目,来打造产品。而不是只盯着头部卖家,或者是通过插件筛选出来的大热门产品,就跟风去做。你们信不信,有的产品广告竞价十几美金,一个转化都没有。
-
在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的情况下,选品显得格外重要,选择一个细分类目之前,需要认认真真调研整个细分类目的市场环境,竞争程度,销量分布,推算整个细分类目的CPC高还是低,大概是多少美金,能否符合自己的整个资金预算。然后确定了一个细分类目之后,我们需要做一个产品的打造计划,产品的预算多少,整个产品的打造节奏是怎么样的。根据整个产品的打造节奏来计划好产品的备货计划,而不是压根就是一根筋,一开始就选择了发大货,然后因为店铺被缴纳了高昂的仓储费之后,每天都倒逼自己要多出单,这在我看来,完全本末倒置了。
很出名的定位理论讲到,第一消费者只接收有限的信息;第二消费者只喜欢简单,讨厌复杂;第三消费者缺乏安全感;第四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第五消费者的心智容易失去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