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永飙1988年(18岁)去日本,深耕日本市场多年,曾同合伙人与雷军一起成立日本金山。2014年创办豌豆公主,是一家专注日淘的跨境电商平台,目前已完成A+轮融资。本文是翁永飙在小饭桌跨境电商沙龙上的分享。他主要分享了在日本的工作经历和豌豆公主如何做日本的B端企业。
以下是分享实录: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1988年去日本,在日本读的大学,1996年进了大型商社,工作5年,负责国内的业务。2000年出来创业,那时候是互联网第一拨高潮。
2000年4月份找到一个合伙人,两个人一起创业。5月份就碰上了现在的360周鸿祎,当时一起合作的3721(周鸿祎创立,提供的中文上网服务)日本端就是我做的,后来被两家上市公司收购了。因为有三年的锁定期,我想好不容易创业了,再去打工就没有意义。在三年锁定期刚开始的时候就又碰上了雷军,后来我们合资,金山出技术,成立了金山日本公司。从2005年到现在,也有12年了。
这是我过去的经历,接触过一些互联网,但没有在互联网下做过事情,也有一些大企业的工作经验,比较了解日本,但相对来说,国内的经验少一点。
由爆买潮引起的创业
去年1月份我开始做豌豆公主这个项目。目前只专注于日本商品到国内消费者这一段的垂直电商,在这个垂直领域里,我们又只做女性,在女性里我们目前只做25—35岁的年龄层,所以做了三次垂直。
我为什么做这个项目?2014年很多人来日本爆买,成为日本的社会现象。当时大家都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买这些东西。
日本是一个很中产阶级的社会,大家的收入平均值是350万日元,相当于20万人民币,稍微普通一点人的家庭可能拿四五万美金,稍微好一点的大公司职员可能拿10万美金。这种中产阶级,在生活质量上的追求是很细的。日本的企业,又很挑剔。所以,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日本企业对产品的打磨都做得很极致。
根据我平时做事儿的经验,我觉得把日本的生活方式传输给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这件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一开始就定位在女性层面上,围绕“美”这个字,主要想在美妆、个护等比较窄的领域做到极致。今年1月份左右开始扩品类,扩了一个食品和健康产品。目前这两个月主要集中精力扩张家居、家庭用品的品类。因为国内消费者比较关心直接与身体发生接触的、与小孩发生接触的东西,我们在这些品类上(美妆、个护、零食、健康、母婴),下的功夫是比较大的。
国内的团队组建是去年7、8月份,8月份上了一个很简单的B2C Bate版,11月份正式上线。到现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收入还算是可以,当然我们的体量也不是很大。在这个过程中也接触了很多VC,我个人没在国内有融资经验,也没有用FA,到今天为止,中国一、二线的VC差不多见了一半,2月份和5月份两轮各1000万的融资,下一轮可能很快了。
我们的产品相对来说有点特殊,只做日本,在整个大环境下也属于消费升级。但是从购物角度来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日本占整个全球购的45%—50%左右的份额。
如何做日本的B端企业
今天主要讲我们怎么做日本的B端企业。我把日本的企业分成两个部分来对待,一部分是大企业,一部分是中小企业。
我先讲大企业。现在包括我们、小红书、菠萝蜜和考拉等跨境电商,大家卖来卖去都只卖2000多种SKU,全部加起来去重以后就只有3000多种,而日本至少有300万种。我觉得现在完全属于初期阶段,大家买来买去就是一些爆品。这些东西大家为什么知道,其实大公司做了很多广告投放和宣传,大家知道是很正常的。
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对跨境电商这件事情,大公司是持不允许态度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第一、比如我已有中国子公司,如果做跨境电商,我和中国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有矛盾了怎么处理?
第二、在日本生产的产品都是在日本法律允许范围内生产的,这些东西如果拿到中国来卖,会不会有法律风险。
第三、会不会有侵犯商标的风险,会被告。
第四、从日本直接跨境的产品所有说明都是日语,中国人看不懂,万一发生了误用或者是误食的问题,责任谁来承担,而且作为一个厂商也没有尽到对消费者的说明责任。
所有问题放在一起来看的时候,大公司就觉得这个事情目前看不懂,也决策不了。所以他们只能做什么,默认。你们偷偷摸摸地从我们下游渠道扫货我就不管了,反正也管不了,但你要正式来问我能不能做这个事情,目前是不行的。
大公司是这种状态。现在形势有稍微好点,今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访日旅客的消费行为发生了一点变化,不像去年这么爆买了,势必得更重视一点跨境的部分。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拿到稳定的、比较大量的货源。现在我们都是去拿厂商的货,日本本土的渠道肯定能优先拿到货,像我们这种新来的肯定是最后的,所以大家都拿不到稳定的、很大量的货,越下游越拿不到。
但是随着我们体量的上升,又不得不去重视这个问题,所以对我们来说今后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大企业一起去探讨跨境电商的政策,帮助他们一起去决策,同时我们要帮他找一些方法去规避他的一些担心,最好就是他自己不用出什么,但是中国用户又相信这确实是他给我们的。
目前我们公司的策略是拉着一起合作。我们最新合作的一家公司,有点像国内的小京东,一个B2C电商。这家公司和日本几乎最大的100家消费品厂商有直接的联系。现在已经开始和一些大企业探讨一些策略。最好是我们给他提方案,比如:第三季度中国需要这么多货,能不能多生产一些,或者为我们生产。我们要跟他调整一些生产计划,如果能够做到这个层次的话,相对来说我们能稳定地拿到一些货源,来满足中国的消费者需求。
关于中小企业,我们做了一个叫Wonderfull的平台,有点像一站式服务,我们不收初期费用,不收固定成本,什么都不用,你只要把你的产品生产好,告诉我你的产品好在哪里,有什么品牌故事,剩下的全部我们来。我们用投资人的钱,事先承担了风险,我们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做信息跨境。
我觉得信息跨境才是跨境电商里面最核心的一件事情,就像刚才说的,中国人买来买去就是买这两三千种东西,其实还有几百万种东西,问题是大家都不认识。所以我们首先让你知道有这样的品牌,这个东西好在哪里,能解决你什么问题,用了以后会怎么样,这些信息得告诉你以后你才能发挥想象力,你才能想到有什么需要。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帮助日本中小企业做他们的品牌故事,适当的拍一些视频,写一些文案,告诉中国用户这是怎样的一个厂,这是多少年前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就成立的,他们就专注在哪个点上,生产了一个什么东西,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开始重销售。产品要先发到我们的中心仓,物流全部是我们来做。对他来说,只要把信息告诉我,什么都不用做,等着发货就可以了。
我们这个平台就解决了日本中小企业进中国的一些基础的问题。我的朋友里面,有无数个中小企业,他们在过去的20年里面,无数次地想尝试挑战中国市场,大家都怀着非常好的梦想,冲进来被剥了两层皮又回去了,后来没几个人敢到中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