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返校季,这些热门类目销量猛跌,别再踩坑了!

 AE1234速卖通卖家网  1623  2022-08-20 04:20


每年7月底-8月底,欧洲与美国都会迎来轰轰烈烈的返校季。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往常的一些热门商品,在今年的销量有了明显的下跌。


根据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的调查,家长们确实打算在这个返校季花更多的钱,但是通货膨胀导致越来越多人计划减少琐碎的开支,寻找最优惠的价格。


通过查看亚马逊关键词的搜索热度与销量,我们发现某些传统的热卖类目今年不再受欢迎,而有些品类仍迎来了增长。


2022返校季消费趋势


01

学习用品迎来涨价潮


已经超过9%的通货膨胀让涨价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根据Jungle Scout Cobalt的数据,肩包涨价了10%,午餐盒涨价8%,返校文具套装的价格涨价16%。


不过返校文具套装在今年的销量非常不错,下图这款有32件商品,可以一次买齐的文具套组,相比上个月销量上涨了680%。


02

消费者正在减少开支


根据Jungle Scout第二季度的消费者趋势洞察,大约 38% 的消费者表示他们的家庭收入不稳定,超过一半 (52%) 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只购买打折商品。


在这个返校季,消费者很可能会想办法存钱。事实上,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的调查还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计划减少旅行开支或动用储蓄来覆盖返校季的开支。


大批量购买也是消费者对抗通胀的一种方式,类似4件装蜡笔、18件装笔记本这样的商品销量都有明显的增长。


03

返校季关键词搜索量明显下降


今年 7 月 1 日到 31 日,两个返校季的核心关键词“back to school ”和“back to school supplies”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 270% 和 316%。


但是,与 2021 年相比,“back to school ”的搜索量实际上下降了约 66%,“back to supplies”下降了 68%。


相似的趋势也表现在了这些关键词中:

school supplies:相比上个月增长 8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29%


back to school clothes:7月搜索量相比上个月增长113%,去年同期增长 496%


backpack for schools:7月搜索量增长147%,去年同期增长了2512%


back to shool shirts:7月搜索量增长 335%,去年同期增长 380%


销量下滑的品类


Jungle Scout Cobalt的数据显示,2022年6月1日-8月1日期间,一些细分品类的收入与销量明显下滑,但每个类别的头部品牌和产品的年营收则有所增长。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销量下滑的细分类目


01

午餐盒


与 2021 年同期相比,2022 年 6 月至 7 月,儿童午餐盒的营收下降 36%,销售额下降 31%。这可能是因为午餐盒的平均中位价格上涨了8%,导致消费者延长了这种耐用性商品的使用时间。


02

铅笔盒


尽管该类别的中位价格同比下降了 12%,但铅笔盒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2022 年,铅笔盒的营收下降 20%,单位销售额下降 11%。


铅笔盒也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因此消费者不会重新购买,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网课的风靡让学生使用铅笔的机会少了很多,也就不再需要更换铅笔盒了。


03

入学标志


这个小众类别的收入在2022年营收收入下降了 14%,单位销售额下降了8%。家长选择自己制作或重复使用以前的版本,来削减开支。


销量增长的类目


随着学生重返线下课堂,家长们的网上购物车里则充满了“基本款”,这与2年前,家长们购买了许多用于网课的电子设备有所不同。


01

文具套装


上文提到,大批量购物可以节省花费,这一趋势也反映到了文具套装的销量上,下面这款商品收入增长了136%,销量增长115%。


02

笔记本


笔记本是返校商品中的必需品,下图这款笔记本套装,收入同比增长 24%,销量同比增长 23%。在经历了 2021 年销量下降 39% 和收入下降 34% 之后,笔记本这个类目的销量与营收双双反弹。


03

背包


尽管今年背包的价格上涨了 10%,但背包的单位销售额同比增长 6%,收入同比增长 15%,这与去年背包的收入和单位销售额下降 43% 形成鲜明对比。


显然,今年返校季,消费者在学校用品上的支出不如 2021 年,甚至比不上新冠爆发前的水平。随着通货膨胀继续影响经济,父母们会更倾向于购买更多必需品,而可重复使用或者非必需品,则有明显的销量下滑。

  • 内容来源:网络
  • 版权声明:如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 友情提示: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用户上传与网络,与AE1234速卖通卖家网无关。请用户注意甄别服务质量,避免上当受骗。
  • 最新